作家马金萍:从三毛骨灰拟埋敦煌联想到的
从三毛骨灰拟埋敦煌联想到的
马金萍
据报载,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生前好友陈达镇先生最近受托专程前往西安拜访贾平凹,并受三毛父母委托,将三毛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赠送给贾平凹。据陈达镇先生说,这次来大陆,是想将三毛的骨灰和生前喜爱的物品之灰一起埋葬在她热爱的、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以了却她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看了这条消息之后,也不知为什么,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以至于过了好些天,终于还是忍不住拿起笔来写这篇文章。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在她生命的旅行中的最后的一个游览驿站就是敦煌。而且,我自己一直固执的认为,从三毛沿着天高地阔的河西走廊那荒漠大野到达敦煌的那一刻起,她的有限的生命就已经与那里的天地溶化在一起了。这在她一生中写得最漂亮的散文《敦煌记》中有着详细、真实、明白、可靠的记载。
当车子离开嘉峪关,向敦煌驶去的时候,三毛“睁大了眼睛,不舍得放过那流逝在窗外的每一寸风景。”而且,自从她“离开撒哈拉沙漠之后,就已经不再感觉自己是大地的孩子、苍天的子民了。”只有进入这荒凉的大西北之后,她才又开始感觉到“生命的悸动和灵魂的苏醒。”
就在那个冷飕飕的傍晚,三毛抵达了敦煌。那是一个无星无月的夜晚,凛冽的风,吹刮着一排排没有叶子的白杨树,空荡荡的大街上,不知为什么会刮过来罗大佑的那两句歌词: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
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对于三毛来说,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呢,还是生命即将终结前的某种暗示呢?
就在那天夜晚,三毛感到自己的的潜意识里,相当紧张,因为“明天就是面对莫高窟那些千年洞穴和壁画的日子”了。
这时候,三毛或许已经得到了冥冥之中的某种暗示了罢?因此她很怅然的写道:“我的生命,走到这里,已经接近尽头,不知道日后还有什么权利要求更多。”
那一夜,三毛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对着一件石绿色的毛衣,静静的发愣着一直呆到天亮。
后来在莫高窟里,当她谈到对它的理解时,她说:“那真正的神秘感应,不在莫高窟,而在于自己本身灵魂深处的密码,那才是开启它的钥匙。”
然而,三毛在莫高窟里都看到了什么呢?当她把门和阳光都隔在外面之后,在晕黄的手电筒的光圈下,出现了环绕在七佛的飞天、舞乐、天龙八部、协持眷边;她看到了壁画中灯火辉煌,歌舞翩跹,繁华升平,管弦丝乐,宝池荡漾——壁画开始流转起来,视线里出现了另一组好比幻灯片打在墙上的交叠画面——一个穿着绿色学生制服的女孩正坐在床沿上自杀。她左腕和睡袍上的鲜血叠到壁画上的人身上去——那个少女一直长大,并没有死。她的一生电影一般在墙上流过,紧紧地交缠在画面中那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中,最后它便流到三毛的身上来,满布了她的白色的外套。她吓得赶紧熄了手电光。
后来,她彻悟般的对自己说,“人,碰到极大冲击的时候,很自然会把自己的一生,从头算起——在这世界上,当我面对这巨大而神秘——属于我的生命密码时,这种强烈的反应是自然的。”
那天,在莫高窟,三毛匍匐在弥勒菩萨巨大的塑像前,对菩萨说:“敦煌百姓在古老的传说和信仰里,认为,只有住在兜率天宫里的神——下凡人间,天下才能太平,是不是?”
这时候,三毛看见,菩萨脸上大放光明灿烂,眼神无比慈爱,她感应到菩萨将左手移到她的头上来轻轻抚过,并看见菩萨微笑的问她:“你哭什么?”
她说:“苦海无边。”
菩萨又说:“你悟了吗?”
三毛没有回答,一时间,只觉得热泪狂流不止,在菩萨脚下哀哀地痛哭不肯起身。就又听见菩萨说:“不肯走,就来吧。”
三毛说了一声:“好。”
这时候,她感觉“心里的尘埃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她跪在光光亮亮的洞里,再没有了激动的情绪。她说:“请菩萨安排,感动研究所,让我留下来做一个扫洞子的人。”
后来,她听见菩萨叹了口气,说:“不在这里,你去人群里再过过,不要拒绝他们,再有你回来的时候。”
以上这些记述,是三毛的杜撰,还是她灵魂的感悟?
我说不清楚。但我知道,三毛的所有文字都是真实的。她从不虚构自己经历的真实以外的东西。因此我更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三毛曾对她在去敦煌的路上认识的一个朋友伟文说:“要是有那么一天,我活着不能回来,灰也要回来的。伟文,记住了?这也是我埋骨的地方,到时候,你得帮忙。”
在那个没有月亮的凄凉的晚上,三毛对伟文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么,我走了。”
是的,那时,三毛的灵魂已经走了,我们再看到的,大概只是她的肉身罢?反正我是这么猜测的。
三毛的《敦煌记》这篇文字连载于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1991年1月11日——17日。而她在此前的1月4日就已经魂归敦煌了。
死是一种回归。三毛是不朽的。一个人在这世界上走了一遭,离开后能有这么多人去说她,去想她,这也就足矣了,别的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三毛的骨灰终于要回敦煌了。伟文,到时候你一定会帮忙的。是么?
附录:这篇文章是我在1991年的七八月份写的,发表在当时的《新文化报》第24期上。我是在一个尘封的满是灰尘的旧剪报本上才把它搜寻到的。我所以要把它搜寻出来,并记录在电脑上,是因为看了肖全先生拍摄的三毛的一张照片,受到感动后,才想到这篇文章的。当时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了报纸上的一篇报道,说台湾的陈达镇先生要去西安拜访贾平凹,并打算把三毛的骨灰安葬在敦煌云云。因此才写了这篇文章。我不知道喜欢三毛的朋友们看没看过《敦煌记》这篇文章,如果看过的话,肯定会对我的这篇文章引起共鸣的,这或许也是我对生命的一种看法罢?倏忽间15年过去了,15年后再翻看这篇文章,忽然觉得时光流转的竟然像梦幻般一样,鲜活的生命之光难道就是这样在时间的之风的吹拂之下,走向陨灭的么?
2006年5月13日
作者简介:马金萍 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120师360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360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120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1991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1992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 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150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 炼
总 编:木子(枫叶丹)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所有投稿均视为“原创独家授权文学沙龙”(不同意原创授权,请勿投稿)。一周未刊发,可自行处理。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
2、“赞赏”金额少于10元不结算(含10元);超过10元,2/3为作者稿费,1/3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无赞赏则无稿费,文章发表后第四天晚上结算,第五天起,后续赞赏不再发放,不同意此规则者请勿投稿。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图为马金萍原创授权刊发,版权为马金萍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版权问题请咨询张立山律师,微信:15352400696